有进稳中中国前行承压经济
今年的中国中国经济,并不寻常。经济
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,承压令中国经济承压迎考。前行看世界,稳中国际环境复杂严峻、有进风急浪高,中国全球经济需求不振,经济通胀高企;看国内,承压疫情持续反复,前行经济发展面临超预期变化和下行压力。稳中
面对艰难险阻,有进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,中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,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,承压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。
经济承压前行
今年10月份,很多人期待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出炉。这种期盼是有原因的。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.8%,但在疫情等非预期冲击下,二季度经济增长下行至0.4%。中国经济能否顶住压力,扭转下滑趋势?
事实证明,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。第三季度,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.9%,10月份、11月份延续恢复势头。其中,工业、服务业、投资、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也不断改善,整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。
“中国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,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,这在疫情冲击背景下殊为不易。”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。
从全球范围看,中国经济表现也依然突出。其中,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,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前11个月,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2%。与此同时,10月份,欧元区CPI同比上升10.6%,创下历史新高。美国11月份CPI同比增幅虽高达7.1%,但已是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值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第一副总裁吉塔·戈皮纳特说,在全球范围内,通胀带来的压力比人们想象的更为持久,预计全球整体通胀率将在2022年达到9.5%的峰值。
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说,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加大、国内疫情散发多变的背景下,中国经济承压前行,持续恢复,稳中有进,彰显了大国经济韧性。
发展质量稳步提升
12月9日,国产大型客机C919交付中国东方航空。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、法国和俄罗斯之后,全球第4个可以独立生产大型客机的国家。
中国经济质的提升更为亮眼。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11个月,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%,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.2个百分点。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0.7%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.5%。
产业升级加快的同时,高技术产业投资也在提速。各地推进新能源、新医药等重大项目建设,加强制造业补链强链,有力支持了制造业投资。今年前11个月,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.9%,快于全部投资14.6个百分点。
这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中也可见一斑。今年前10个月,实际使用外资10898亿元,同比增长14.4%。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1.7%,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7.2%,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5%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3.6%和26.9%,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,其中很大部分来自于制造业。从来源地看,韩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06.2%、95.8%、40.1%和36.8%。
从整个经济大盘来看,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态势良好。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连续8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同时,各地积极做好能源资源生产供应保障。在全球面临日趋严峻的粮食和能源危机之时,实属难得。
此外,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据尤为亮眼。今年前11个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.3万辆和606.7万辆,同比均增长1倍,市场占有率达25%。与此同时,新能源汽车纷纷加快出海步伐。
郭丽岩说,这说明我国绿色、低碳化转型正在加速,在助推经济恢复的同时,也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同时,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高,外溢性明显,也对全球经济秩序恢复发挥着稳定器作用。
2019年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”。2021年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。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。如今的中国经济,正以实际成效,诠释着质和量的辩证法。
明年前景可期
展望2023年,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严峻的内外部挑战。从外部看,加息周期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,逆全球化和地缘冲突使发展不确定性增加。从内部看,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“三重压力”并未根本性解决,经济运行压力仍大。
12月初,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,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,突出做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工作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。
魏琪嘉说,中央把稳增长放在首位,体现出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困难根本办法的思路。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,在各项宏观政策作用下,我们有理由对2023年的经济满怀信心。
为此,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,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合力。政策实施也应更注重实效和精准。
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,中央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抓到了问题的核心,市场信心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将产生重要影响。
同时,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优化疫情防控的务实之举,有助于进一步稳定预期,减少因疫情防控导致的不确定性。要切实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。要下决心推进各项改革,进一步解放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。
我们相信,2023年中国经济将整体好转,稳步向上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。
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 黄晓芳 熊丽)
标签:中国经济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(责任编辑:焦点)
-
摘要:随着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梳理发现,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支出显著增加,42家银行职工薪酬总额同比增幅超3%,其中农业银行以22.25%的薪酬涨幅领跑。 ...[详细]
-
沪指早间震荡走高,创业板指拉升涨超1%,午后指数震荡回落。截至收盘,上证指数报3204.63点,平收,成交额4009.81亿元;深证成指报10835.90点,涨幅0.39%,成交额5856.01亿元; ...[详细]
-
宿松县妇联率女企协“爱心妈妈” 走访关爱 护童成长 宿松新闻网
宿松融媒讯 9月5日下午,县妇联主席王金弟带领女企业家协会“爱心妈妈”到一名“特殊”结对儿童家中走访慰问,实地了解孩子近况。王金弟与女企协两位“爱心妈妈”来到千岭乡孙岭村结对儿童家中,给孩子送上被子、 ...[详细]
-
秀出粤式“茶功夫”!广东茶匠进军全国赛!_南方+_南方plus“我来自清远!”“我来自河源!”“我来自梅州!”“我来自汕头!”......9月26至9月29日,从广东省农事运动会茶叶加工技能大赛脱颖而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协会“慧眼计划”升级 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真假鉴别服务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)6月28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即日起,中消协“慧眼计划”将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品牌真假鉴别服务,后续将通过网络向全国消费者提供远程鉴别服务,打通消费维权真假鉴别难的堵点,推进 ...[详细]
-
A股三大指数今日走势分化,截至收盘,上证指数报3232.44点,涨幅0.07%,成交额3578.10亿元;深证成指报10946.08点,跌幅0.47%,成交额5159.64亿元;创业板指报2202.1 ...[详细]
-
宿松融媒讯9月6日,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合肥胜利举行。全会研究部署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的思路举措,明确提出要实现“六个新提升”、做到“六个当先锋”。全会强 ...[详细]
-
宿松融媒讯 为进一步做好双招双引工作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,近日,县残联理事长沈华侨带队,前往合肥、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。县残联一行实地考察了合肥吾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、新农利合集团有限公司、江苏启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)1月8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发布《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》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明确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,由去年的8类增 ...[详细]
-
宿松县妇联率女企协“爱心妈妈” 走访关爱 护童成长 宿松新闻网
宿松融媒讯 9月5日下午,县妇联主席王金弟带领女企业家协会“爱心妈妈”到一名“特殊”结对儿童家中走访慰问,实地了解孩子近况。王金弟与女企协两位“爱心妈妈”来到千岭乡孙岭村结对儿童家中,给孩子送上被子、 ...[详细]